muirgen

the world is not beautiful,therefore it is beautiful

业余编辑(校对)的自我修养

同人本制作私人小教室:

【又名:我们不用很累很辛苦也能成为好校对——才怪


神隐了好久,冒头冒头:)

 关于校对,这里之前贴过两篇,涉及的内容就不重复了。今儿写的,主要是参照正规出版物的编辑和校对流程(三审三校这个,条件所限不大行,但几轮编校中得注意的地方,都会提到),梳理一下同人本校对能做的事情。文手也可以按这个流程自查,杜绝文里的bug。

文里举的例子,有些是从前校对本子时碰到的,就是说明问题用,对事不对人,没有吐槽或搞笑的意思,也请别对号入座,多谢。

 

一、初阶。

 

这部分是典型的“校对”,也是至少应该做到的,或者说,承担起校对责任的底线。

 

1、“的、地、得”。

在《关于校对的二三事》里已经提过,故不多说。“他、她、它”也有个别出错的,这个……稍微留点神就好……

 

2、文字错误。

校对主要干的活儿,就在这部分。具体还能分成几类:

①原作人名、地名、器物名等专有名词。

这个就是靠细心,出错一般都是因为手滑(“蓝雨”打成“蓝宇”的见过不止一次),拿不准就开原作TXT搜搜,原作自身不一致的就随缘吧,碰见“设定之敌”作者没办法……

【顺便跑个题,这点文手也得注意,把输入法调教好,写完再自查下,就能给校对帮上不小的忙:)

②错别字、词语误用。

这个主要靠日常积累+别手滑。有些已经快错成梗了,像是“床笫”不是“床第”。随手提几个常见的,“索性”和“所幸”互相错的不少见,还有“功夫”和“工夫”,前一个形容费的周折,后一个形容时间。

有些牵扯到文化常识的更得谨慎,见过想表达的意思是“前朝遗老”,结果用词是“未亡人”的,哭笑不得……

推荐一本杂志《咬文嚼字》,收集了不少相关内容,也比较好玩,容易看进去。前主编围脖@赵所生,也挺赞,每天和卖萌似的,发些文化小常识。

③成语误用。

这个错起来比较容易有笑点。主要就两条,词的褒贬色彩别搞反(之前见过写“兴欣胜之不武”的,吓一跳,问了才知道是想说“兵不血刃”)、别望文生义(“登堂入室”不能形容贼偷东西,“上下其手”更不是调戏人)。

如果拿不准,尽量搜一下,别搞出笑话。“这孩子太淘气,门可罗雀”、“他沉默着,期期艾艾地等待”这种,当真无话可说……

④重字(包括多留空格)、漏字等。

这个靠细心就能解决掉,不用多解释。

 

3、标点符号。

校对要注意的标点符号用法》也讲得挺清楚了。

 

4、病句。

这个情况比较复杂,初阶(只负责校对)情况下,要处理的就是缺成分(如无主句)、同义重复、意思反了(“避免……不要发生”之类)、歧义、句式杂糅等明显错误,这些必须抓出来消灭。没大错但读起来不顺的“拗句”,放到下一部分讲。

 

5、数字。

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》出台过,就按国标来。“6、7个人走了过去”这种,是绝对不成的。

 

6、其他语言。

行文或题目里夹带英语的最常见,一般也不至于出大错。要是出现了法、德、日、意等小语种,最好找确实会这门语言的朋友把下关,不能过于相信网上的各种机翻,选词没错但变形不对或表达生硬的情况太常见了。

另外,如果文里其他语言出现频率比较高,最好和排版打个招呼,选字体时注意下,免得挑到不能显示、或显示这些语言时不好看的字体(排版时复合字体怎么做,小教室里也有教程)。

 

以上这些,差不多是高考语文选择题的内容,也没有什么速成的办法,文字敏感度确实得靠积累,但平日多留心的话,积累的效率会高不少。

 

二、进阶。

 

这部分在正规出版行当,通常是编辑的活儿,但同人圈分不了那么清楚,就也由校对负责了。有些改动可能会让文手不乐意,把活干到什么程度,最好事先双方商定,免得出现不愉快。

 

1、剧情逻辑。

文手有可能写着写着就忘了,出现前后不一致(设定bug、人物或东西无缘无故改名、剧情矛盾等)、时间线不对(之前改到过“七月G市围围巾”、“一边浓云密布一边月光皎洁”的,都不合实际情况)、与原作冲突(这个得问过文手,是否有意改设)的情况,看文时都得逮出来。但这类不建议直接改掉,可以用word批注标明,发回去让文手自行修改。

 

2、生活、文化常识。

文手引用历史梗或诗词、名言的地方,拿不准的话,最好查下出处,免得张冠李戴。

要是涉及具体国家和城市的风土人情、重要地标,也尽量查证下,防止出戏。“不科学”的东西,除非剧情确实需要,就别出现在文里了。军史那边有个梗,某资深作者写错了紫金山和南京城的相对位置,被损友逮出来,吐槽了好几年。

 

3、拗句、其他语言习惯问题。

这里指的是“初看没什么大毛病,细改起来发现零碎语病和别扭的地方不少”的情况,可改可不改,尽量由文手和校对协商决定。

不说剧情、节奏、卖点之类,单提文笔,大致能分成四种:一是遣词造句漂亮准确,几乎不用校对费什么心;二是虽然浅白但流畅通顺,也没必要多改;三就是这种有毛刺的情况;四通常不至于出本,故不多说。

这类问题涵盖面挺广,如“一逗到底”、似通非通堆砌辞藻(古风、西幻文常见)、“了”“是”“的”等虚词使用过多、自造词、一句话里主语和视角多次转换影响阅读等。有些文手觉得这是自己的风格,就别动了,尊重原貌,免得争议。要是文手同意的修改幅度比较大,还是把这些改掉的好。

 

4、段落篇章。

这个牵扯到了网文和实体阅读体会有差异的问题,比较复杂。网文需要“短平快”,句子、段落短些,多换行,看起来会比较舒服。但实体需要信息密度,网文转变成实体,不修文的话,容易感觉单薄、零散或浮躁(反过来,习惯出版风的作者,网文数据经常不大行,因为句子和段落太长,看着累,也沉闷)。

现在同人通常是先网上连载再出本,就要经历载体转换的过程。如果比较在意这一点,出本前修文时,可以适当合并段落、章节,让文落到纸上时看起来更沉稳。但这点最好由文手自行处理,也不用勉强。

 

不像排版,校对没有针对性很强的教程,能推荐的……一方面是各种语言文字类国标(如这个《标点符号用法》),另一方面是编辑出版考试教材(网上能搜出不少,词语、病句、文化常识都有整理)和编辑指南(看过的几本,《老猫学出版》、《编辑人的世界》、《编辑力》,都挺喜欢的,如果需要,回头出个具体REPO)。但这些书内容比较杂,很多东西(如怎么组稿、怎么建议修改、怎么和作者沟通)更适合主催用。

 

QAQ,校对不是个简单的事儿,技术含量相当高、劳动量不小(因为要逐字逐句看过去),也直接关系本子的最终水准,但现在得到的重视不怎么够。在质量能保证的情况下,有偿校对是个好主意,文手和校对都把这个更当回事的话,大家做本收本也能更舒心:)


by 行风

评论

热度(1034)

  1. 共45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